view0106_L_0106m

中社村位於望安島西側,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。台灣光復前這裡人口外移的現象就已經很嚴重了,卻也因為如此,這裡的祖屋大部分都被閒置、未經拆除或改建,聚落的形式及傳統古厝都保存得相當完整。花宅的名稱由來,一說是源於它的花俏建築細部,另一說法是當地的花種繁多,遠望社區如同一片花海。

遊覽中社古厝群,有幾個重點可以深入玩賞:

一、水井:村子內仍有用舊式幫浦打水的水井,廟前的龍泉井甘泉依舊。

二、互助巷:整個古厝聚落有秩序地建造,每戶人家的側門,都緊鄰著小巷一一相對,這是便於海盜侵擾時,可以利用側門逃跑並奔相走告,這種窄巷稱為「互助巷」;這些互助巷,每天只有兩個小時有陽光直射,其他時間則是小孩嬉戲、老人聊天的地方;電影「桂花巷」便有好幾場互助巷的場景。

三、吸風牆:澎湖的老厝建築,大部分使用咕咾石來築牆,少部分有錢人家,才會用玄武岩,而當時的建築技術就已經相當講究,迎風面的咕咾石間隙較小,而背風面為了透風,也利用堆砌石塊的方式,築起一道恰到好處的吸風牆。像這種老式建築技巧,現在鮮少看得到,中社古厝因少受破壞,還能看得出其差異。

四、文字窗櫺:閩南古厝最出名的雕花窗櫺在這裡可以看到許多經典代表作,例如曾姓花宅的正門口,兩旁的窗戶便以紅磚砌成「曾」字;也有;另外,討喜的「囍」字、當時流行以竹卷狀為裝柱的「書卷窗」…等,這些都還能在中社古厝群裡發現。

五、五行馬背:屋主五行命盤中缺什麼,建屋時就將之表現在建築側面的馬背脊上,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各有代表的馬背形狀。

六、門樓:澎湖傳統民宅立面的型式之ㄧ,用磚、石、瓦片等材料,在大門正上方疊砌出斜頂。

( 圖 / 文:許嘉芳 )